深圳市桥禹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深圳防水补漏的五大禁忌,你有做过吗?

发布时间:2024-12-20 15:30:16

屋面与防水施工禁忌及正确做法全解析

 


在建筑防水工程领域,尤其是屋面防水处理时,有诸多关键要点需格外留意,一旦操作不当,不仅难以根治渗漏问题,还可能引发更多后续麻烦与损失。以下为您详细阐述常见的屋面防水施工禁忌以及对应的正确做法。

 

一、禁忌:背水面盲目修补渗漏

 

当屋面防水出现渗漏后,直接在室内对应渗漏位置(背水面)进行修补是极为错误的做法。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哪里漏水补哪里即可,然而这种“头疼医头”的方式完全不可取。屋面渗漏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仅仅对室内出现渗漏的部位进行简单修补,或许能暂时阻止水从该特定位置流出,但根本无法确保渗漏水不会另寻他路,从其他薄弱部位渗出。如此一来,渗漏问题实则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只是将隐患暂时隐藏,随时可能再次爆发,给建筑结构和室内装修带来更严重的损害。

 

正确做法:专业的屋面渗漏修复,务必从迎水面入手检查渗漏根源。仔细排查屋面的防水卷材、防水层、排水坡度、天沟、檐口以及各种管道、女儿墙根部等易渗漏部位,精准定位渗漏点。在确定渗漏点后,依据实际情况对迎水面进行全面且细致的翻修处理。这可能涉及到铲除原有破损防水层,重新铺设防水卷材或涂刷防水涂料,确保修复后的防水层具备完整的防水性能,有效阻止雨水再次渗入屋面结构层,从而彻底解决渗漏问题。

 

二、禁忌:使用不相容材料修补防水层

 

部分施工人员为避免材料浪费,常使用与原防水层不相容的防水材料进行修补,这是严重的错误行为。防水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要求各层材料之间具备良好的相容性与粘结性,以形成协同工作的防水屏障。若修补层与原防水层无法紧密结合,就无法满足防水整体性要求,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结构变形等因素影响,极易在修补层与原防水层的结合处产生缝隙,从而导致二次渗漏。这不仅会使之前的修补工作付诸东流,还会因重复维修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给业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正确做法:在进行防水层修补前,务必深入了解原防水层所使用的材料类型、性能特点以及施工工艺。根据这些信息,精心挑选与原防水层相容且适配的修补材料。例如,若原防水层为沥青基防水卷材,修补时应选用同类型或与之相容的改性沥青材料;若为高分子防水卷材,则需使用专用的高分子修补胶带或与之相匹配的高分子防水涂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的使用说明和标准施工工艺进行操作,确保修补层与原防水层能够无缝衔接,形成稳固的防水整体,有效防止渗漏现象再次发生。

 

三、禁忌:随意抹封刚性防水屋面裂缝

 

不经仔细观察和分析,随意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抹封刚性防水屋面裂缝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刚性防水屋面由于自身材质特性,在受到温度变化、地基沉降、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影响时,容易产生裂缝。普通水泥砂浆虽然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和填充性,但因其刚性较大,柔韧性不足,简单地用其抹封裂缝,往往只是表面功夫。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裂缝原处极易重新开裂,而且由于水泥砂浆与原刚性防水层的变形不协调,还可能引发周边区域甚至其他位置出现新的裂缝,使渗漏问题愈发严重,屋面防水性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正确做法:针对刚性防水屋面裂缝的防水施工,必须遵循严谨的科学流程。首先,对裂缝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考察,包括裂缝的大小、深度、长度、走向、分布情况以及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温度裂缝、收缩裂缝还是结构裂缝等)。根据裂缝的具体特征,制定个性化的修补方案。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一般小于 0.2mm),可采用密封材料(如聚氨酯密封胶、硅酮密封胶等)进行密封处理,将裂缝填满并确保密封胶与裂缝两侧的混凝土粘结牢固;对于宽度在 0.2 - 2mm 之间的裂缝,可先沿裂缝开凿出 V 形或 U 形槽,然后用防水涂料(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等)进行涂刷填充,必要时可铺设一层胎体增强材料(如玻纤布、聚酯无纺布等)以增强防水层的抗拉强度;对于宽度大于 2mm 的较大裂缝,则需采用防水卷材(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进行局部铺贴,将裂缝完全覆盖并与周边的原防水层做好搭接密封处理。若屋面裂缝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且施工难度较大,建议寻求专业的防水施工团队进行处理,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设备,确保裂缝修补质量达到理想效果,恢复屋面的防水功能。

 

四、禁忌:单点堵漏处理渗漏

 

在检查建筑渗漏情况时,仅发现一处漏水就单纯堵一处的做法是极为短视和错误的。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建筑渗漏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建筑渗漏往往是由于多个部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只修复部分渗漏水点,而不深入探究和解决根本问题,就如同在玩“打地鼠”游戏,刚堵住一个渗漏点,其他地方又会相继出现渗漏,陷入反复多点修补的恶性循环。这不仅无法彻底解决渗漏问题,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也给建筑结构和内部装修带来持续的损害,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正确做法:正确的防水渗漏修复施工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首先,按照“先堵大漏、后堵小漏”的顺序进行处理。大漏点通常是渗漏的主要源头,其漏水量大,对建筑结构和室内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先将大漏点堵住可以迅速减少渗漏水量,为后续的全面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在堵住大漏点后,再仔细排查并处理小漏点,确保所有明显的渗漏部位都得到有效修复。其次,遵循“先堵高处、后修低处”的原则。因为水往低处流,高处的渗漏点若不先修复,即使低处暂时堵住,随着积水的增加,仍会从高处渗漏点流下,导致低处再次渗漏。先修复高处渗漏点,可以有效截断水流路径,避免渗漏问题反复。最后,按照“先修墙体、后修地板”的顺序开展工作。墙体渗漏可能会影响到地板及周边区域,如果先修地板而墙体渗漏未解决,修复后的地板仍会受到渗漏影响而损坏。先彻底修复墙体渗漏,再对地板进行处理,能够确保整个建筑渗漏修复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保障建筑的防水性能和结构安全。

 

五、禁忌:带水作业进行防水砂浆翻修

 

在有渗漏水的情况下直接用防水砂浆抹面进行全面翻修是严重违反施工规范的做法。防水砂浆的固化过程需要相对干燥、稳定的环境条件,在有渗漏水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渗漏水会不断冲刷和稀释防水砂浆,使其无法正常固化,导致其粘接效果大打折扣,无法与基层形成牢固的粘结,密实度也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抗渗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翻修工程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材料和人力成本,还延误了修复工期,使渗漏问题愈发严重,给建筑结构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正确做法:当面临需要用防水砂浆抹面进行翻修且存在渗漏水情况时,首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引、排水处理。在渗漏水较为集中的部位设置引流管,将渗漏水有序地引导至指定位置排出,避免其在施工区域肆意流淌。对于渗漏点较为明确且渗漏量较小的位置,可采用堵漏灵等快速止水材料进行局部止水处理,迅速控制渗漏情况。对于渗漏较为严重且范围较大、需要注浆处理的部位,应先进行压力注浆。根据渗漏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如聚氨酯注浆液、水泥基注浆材料等),通过压力将注浆液注入到渗漏缝隙或孔洞中,使其填充密实,达到止水的目的。在确保基面无渗漏现象后,再进行防水砂浆抹面的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防水砂浆的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其搅拌均匀,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层涂抹、压实抹光,保证防水砂浆层的厚度、密实度和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水翻修效果,恢复屋面的防水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总之,建筑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工作,无论是屋面防水还是其他部位的防水处理,从发现渗漏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从材料选定到具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标准化作业。只有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才能确保防水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为建筑提供可靠的防水保护,避免因渗漏问题给建筑结构、室内装修以及使用者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和损失。


版权所有 © 深圳市桥禹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350553号

写给桥禹建筑装饰的一封信

亲爱的桥禹建筑装饰